讀取中...
藥物諮詢
銀髮族用藥須知

淺談銀髮族用藥須知

 

藥劑科    

 

隨著我國年長人口比例日增,根據統計104年底臺灣65歲以上人口達12.5%,推估2026年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20%,達到超高齡社會標準,所以年長者用藥安全逐漸受到重視。由於年長者常因多重疾病而不只看一位醫師,也不只一處看病,自行購藥服用等行為更是相當常見,而使得醫療人員無法適當且完整的評估病人同時所服用的所有藥物,加上老化造成生理功能退化,慢性疾病變多使得藥物相對複雜而影響服藥順從性,這些都增加了銀髮族用藥的複雜性及危險性。

 

銀髮族用藥常見問題

(一)服藥不當:例如重複服藥、忘記吃藥、吃錯藥、吃錯時間等等。因應對策可藉助日暦或使用市面上常見的藥盒(能設定鬧鈴者更佳),依照正確時間及劑量分裝好,分裝量以一週為宜,以免潮解或變質,亦勿將原來藥袋丟棄,以免發生用藥問題時,沒有任何資訊可供參考。另外,為預防吃(用)錯方法,請務必先詳讀藥袋的說明,只要有任何不明白一定要聯絡藥師確認。

 

(二)自行停藥:以為症狀改善而自行停藥。許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往往需要使用藥物的長期治療與控制,若遵照醫師處方使用藥物,才能讓醫師正確評估治療成效並繼續妥善治療,否則容易使慢性疾病控制不良。

 

(三)自行購藥:略過醫師診治而自行購藥治療。長輩常有行動不便或資訊不足的情形下,自行購藥治療疾病,尤其是國人普遍認為無副作用的中藥或民間偏方,但有時相同的症狀不見得來自相同的病因,就醫仍是最好的選擇,自行購藥除了容易買到來路不明的藥品,更容易背負中毒或藥害的風險,而這些藥通常也得不到專業的把關。

 

(四)發生藥物交互作用或副作用:不知道症狀其實是藥物引起。年長者代謝能力較慢,用藥也趨向多種類,代謝慢容易產生副作用,多種用藥則容易產生藥物交互作用,譬如出現意識不清、腸胃出血、肌肉酸痛、心律不整、跌倒(姿勢性低血壓)等情況,不要只以為是年紀大或太勞累,而忽略可能是藥品引起的,因此用藥後應注意不尋常的症狀,立即電話詢問,或可記下作為下次就醫時的參考。

 

■ 銀髮族用藥建議

統計上,銀髮族的藥品種類與就醫次數均是較高的族群,因此除了上述所要小心的服藥問題外,也可以參考以下之建議:

(一)與醫師討論有無更適當而簡單的藥物及服藥方式,一方面減少複雜性所帶來的錯誤率,另方面自己也因簡化而提高服藥的意願。

 

(二)儘量固定於一個醫療院所就醫,可以完整掌握自己的用藥歷史以及曾發生過的問題,即使須在他處就診,也應將自己正在使用的藥物提供給醫師參考,以方便醫師評估整理出適當的處方。

 

總之,年長患者應遵循正常醫療方式,減少非必要的用藥,並以「正確時間」與「正確方式」來使用「正確劑量」的藥物,以確保安全、有效的藥物治療。

 

 

更新日期:107.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