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取中...
衛教資訊
胸腔內科-認識氣喘

 

認識氣喘

 

 

一.氣喘到底是什麼病?

氣喘病是一種可逆性的肺部空氣通道阻塞、呼吸道慢性發炎的疾病,其原因可能是長期接觸各種過敏原、化學致敏物、空氣污染等等之致病因子所致,於是會胸悶、呼吸不順暢、過敏易咳等。若遇上冷空氣、運動後、病毒感染、或過敏原等之誘發因子,就可能造成急性發作而有劇咳、呼吸困難的症狀。麻煩的是氣喘病的表現著實多變,不僅是個體間的差異,同一個體在不同的時間點也不一樣。即使是平時控制得不錯的病友。也有機會碰上致命的發作!這麼多變的疾病,其治療自是因人而異,因時因程度而不同了。

氣喘最明顯的病徵就是病人發出似氣笛聲的高音,當氣喘發作時,是由於下列三個不同的因素造成部分空氣通道的阻塞。

  • 支氣管壁的肌肉收縮:一般稱之痙攣。
  • 支氣管內膜腫脹。
  • 粘液分泌太多。

 

二.氣喘有什麼症狀:

  • 喘鳴。
  • 咳嗽、咳痰。
  • 胸部緊迫感。

 

三.氣喘的成因是什麼?

(一)可能屬於遺傳性、過敏性或感染性,或者三種原因混合發生。

 

(二)大約有30%的氣喘病人顯現過敏性體質,且多收是對灰塵或花粉過敏,這類病人通常是季節性發病的。

 

(三)其餘多數病人卻沒有明顯病因,稱為特異反應性。

但不管病因為何,重要的還是進行正確的治療。

 

四.誘發氣喘發作的原因:

  • 過敏原:家塵、螨、羽毛類,動物皮屑或毛皮、青草花粉類、黴菌。
  • 細菌或病毒的感染-感冒、支氣管炎。
  • 運動-尤其是在寒冷的氣候中跑步後。
  • 情緒-興奮或發脾氣。
  • 環境刺激-煙、癈氣、空氣污染。
  • 藥物過敏。
  • 食物過敏-牛奶、雞蛋、果仁、巧克力、魚、水生貝殼類、蕃茄、草莓以及食物或飲料中的防  腐劑如亞硫酸鹽、人造香料等。

 

五、依病情的程度有以下的分類:

1. 間歇性:病患在至少三個月以上的時間日間症狀少於每週一日,夜間的症狀少於每月兩次,有發作也是輕度而短暫,不發作期肺功能正常且尖峰吐氣流速之變異少於20%。這樣的病友只需短效吸入性的乙二型擴張劑,在發作時解除症狀即可。若運動後發作,也可在運動前使用。

 

2. 輕度持續性:日間症狀超過每週一次但不至於每日都有,夜間症狀超過每月二次,發作時可影響活動力及睡眠,肺功能仍在正常範圍(FEV1 80%預估值,或尖峰吐氣流速在個人最佳值80%以上),尖峰吐氣流速之變異在20%~30%之間。其治療建議便需長期的藥物控制了,首選是吸入性類固醇,其它是長效的theophylline、Leukotriene modifier或 crome。

 

3. 中度持續性:日間症狀每日都有,夜間症狀超過每週二次,發作時可能影響活動力或睡眠,每日均需使用吸入性之短效乙二型擴張劑,肺功 能FEV1或尖峰吐氣流速為預估值的60%~80%,尖峰吐氣流速變異超過30%。建議的長期治療方式是吸入性類固醇加上吸入性長效乙二型擴張劑。其他可做之選擇有吸入性類固醇加長效的theophylline,或加長效口服乙二型擴張劑,或加Leukotriene modifier﹔或提升吸入性類固醇的劑量。

 

4. 重度持續性:經常發作,每日都有症狀,活動力已受侷限,肺功能FEV1或尖峰吐氣流速低至預估值60%以下,尖峰吐氣流速變異度也超過30%。治療建議是高劑量之吸入性類固醇,或考慮口服類固醇,其他如Leukotriene modifier、長效的theophyllin、長效之吸入性或口服乙二型擴張劑,視需要均可用上。

 

六.氣喘治療之重要性:

1. 治療氣喘最重要的是確保氣喘病人能充份享受正常的生活和娛樂活動。

2. 其次是要縮短發作時間、減少發作次數及其嚴重程度,並儘量避免讓偶發性喘息變成最令人苦即慢性長期氣喘症。

3. 遠來說,由於氣喘重複發作所造成的損傷會使肺功能變壞。

4. 某些特殊情況下,氣喘會導致死亡,但如果接受有效的治療再加上現代醫學的進步,對氣喘已充份認識,已使這種悲劇發生減至最低。

 

• 成功的治療應達到以下目標:

1.無或幾無慢性症狀,包括夜咳或夜間發作。

2.無或幾無急性發作。

3.活動能力不受侷限,也能無礙的運動。

4.肺功能維持近乎正常,一天內尖峰吐氣流速的變化應少於20%。

5.無或幾無藥物的副作用。

 

七.治療方法:

1.避免或減少接觸過敏原-改善居家環境,儘可能消除環境中的過敏原。

2.藥物治療-使用口服或局部性藥物來預防及治療。

3.減過敏治療-在一段時間內,給病人反覆注射微量過敏原,再逐漸增加劑量,以幫助病人建立對過敏原的耐受性。

 

八.氣喘惡化的先兆:

1.咳嗽、喘鳴、胸悶持續增加,甚至呼吸困難。

2.需要比平常頻繁使用氣喘藥物,並且治療效果比平常差。

3.肺功能低於平常值80%,而且藥物治療無法有效恢復。

 

九.氣喘惡化的自我處理:

1.繼續依規定使用平常的藥物。

2.口服副腎皮質素。

3.儘速就醫。

通常病友來診常是在發作狀態,此時之治療目標是儘早將病情緩和下來,可能會選擇口服類固醇或高劑量吸入性類固醇,加上長效乙二型擴張劑,或視情況

加上其他擴張劑,一但情況穩定維持三個月,便可調降劑量或減少藥物,以最少的藥物或劑量來控制病情。這就是所謂的階梯式的治療計畫。然而,病友在病情好轉之後,常常就終止治療,對吸入性類固醇的接受度也不盡理想,故而治療模式多停在緩解急性發作階段,往往接受了太多的類固醇治療而產生副作用,在害怕之餘而四處求醫或轉吃中藥,其實並無真正解決問題。要達到理想的氣喘病防治,真的需要醫病雙方的努力,醫師的看診時間短,很難有充足的時間做衛教,而病友也少有定期追蹤者。

在門診中,要確實做到病情分級其實不容易,鮮有病友能拿出尖峰吐氣流速記錄,甚至連發作頻率也描述的很含糊。減少過敏原的接觸也很重要,可惜的是不乏有人愛寵物甚於自己的生命。常見的藥物誘發氣喘發作也需牢記,避免誤用造成危險,如青光眼用藥(Timolol),高血壓用藥之乙型阻斷劑,或阿斯匹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