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取中...
衛教資訊
區分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和靜脈曲張

區分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和靜脈曲張

血管外科 李紹榕醫師

「靜脈曲張不治療會導致靜脈血栓和肺栓塞」、「靜脈曲張就算治療好還是可能會復發」、「靜脈潰瘍一定是靜脈曲張造成」這些似是而非的論點,一直存在於醫師和病患之間,但其實真正的禍首不是靜脈曲張而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iliac venous compression syndrome)。這幾年在它的治療比較進步之後,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神秘面紗和重要角色才逐漸被大家認識清楚。

1956年的R MayJ Turner研究發現,病變的左總髂靜脈內膜和中層被覆蓋內皮細胞的結締組織所取代,他們認為這是左總髂靜脈受右總髂動脈壓迫和後方往前凸腰椎的迫擠,動脈搏動所引起的靜脈壁間摩擦刺激的反應性結果。所以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又稱為「May-Thurner症候群」。每個人其實因解剖位置影響,髂動脈多少都會稍稍壓迫於髂靜脈上。輕度的受壓使靜脈的前後徑縮小而橫徑增寬,靜脈回流不受影響也不會出現症狀。有症狀時臨床表現主要為兩種方式:一種是由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出現的急性症狀,主要表現為突發下肢急劇腫脹、疼痛、肢體皮膚溫度升高,甚至出現靜脈性間歇性跛行。另一種是因長期靜脈高壓而產生的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症狀,如左下肢輕到中度水腫,嚴重的話甚至會變成「象腿」;有時也可合併左下肢靜脈曲張,皮膚營養性改變,出現色素沉著和濕疹以及經久不愈的小腿潰瘍等。

 

 

髂靜脈壓迫常好發於50歲以上年長女性、活動力旺盛的年輕男性、孕婦及低分叉的腹主動脈、左總髂動脈有扭曲、膀胱疾病、腫瘤、先天異位腎臟等患者。在此基礎上,一旦合併創傷、手術、口服避孕藥、分娩或惡性腫瘤等誘因,還可繼發髂-股靜脈的深部血栓形成。左髂靜脈受壓或栓塞造成的靜脈回流障礙,部分可通過雙側髂內靜脈和骶前靜脈叢及子宮附件靜脈叢建立側支循環加以代償,部分青年女性患者,可能由於大量側支循環而形成子宮旁組織靜脈曲張。若是腰椎靜脈叢受到影響,病人就有可能出現獨特的腳部疼痛或酸麻,甚至跟腰部神經壓迫或是足底筋膜炎分不清楚。

 

臨床上會用深層靜脈回流測試(phleborheography,PRG)檢視是否有深部靜脈血流障礙,用血管超音波(Sonography for vessel)排除病人有無血栓。運用骨盆腔動靜脈立體影像重建技術,則可清楚顯示骨盆腔及後腹腔動靜脈血管的病灶。對於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的髂靜脈壓迫患者,可給予保守治療.如抬高患肢,避免長時間臥床或坐位,穿循序減壓彈力襪,口服抗凝藥以預防靜脈血栓形成。有症狀者藉由氣球擴張術或自費置放自膨式靜脈支架可促進淋巴和組織液的回流,大幅改善病人下肢腫脹的問題。

提醒大家,若長時間雙腿不對稱腫脹、痠麻疼痛,除了需要適時運動及補充水分預防血栓形成,更應及早就醫檢查,才不會錯失治療時機。